中药的炮制,历史上又称“炮炙”“修治”“修事”,是指中药在应用或制成各种剂型前,根据中医药理论,依照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材自身性质,以及调剂、制剂的不同要求,而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的过程,它是我国制备中药饮片的一门传统制药技术,也是体现中医药学特色的特定专用制药术语。
1.中药炮制的目的大致可以归纳为八个方面:
(1)纯净药材,保证质量,分拣药物,区分等级;
(2)切制饮片,便于调剂制剂;
(3)干燥药材,利于贮藏;
(4)矫味、矫臭,便于服用;
(5)降低毒副作用,保证安全用药;
(6)增强药物功能,提高临床疗效;
(7)改变药物性能,扩大应用范围;
(8)引药入经,便于定向用药。
2.中药炮制的方法
炮制方法是历代逐步发展和充实起来的。参照前人的记载,根据现代实际炮制经验,炮制方法一般来讲可以分为以下五类:
(1)修治
包括纯净、粉碎、切制药材三道工序,为进一步的加工贮存、调剂、制剂和临床用药做好准备。
(2)水制
用水或其他液体辅料处理药材的方法称为水制法。其目的主要是清洁药物、除去杂质、软化药物、便于切制、降低毒性及调整药性等。常见的水制方法有漂洗、闷润、浸泡、喷洒、水飞等。
(3)火制
火制是将药物经火加热处理的方法。根据加热的温度、时间和方法的不同,可分为炒、炙、煅、煨等。
(4)水火共制
这类炮制方法既要用水又要用火,有些药物还必须加入其他辅料进行炮制。包括煮、蒸、炖、燀、淬等方法。
(5)其他制法
还有制霜、发酵、发芽、精制、药拌。